项目名称:第二代液滴式数字PCR系统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
牵头单位:北京光阱管理咨询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

北京光阱管理咨询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核心团队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,主要从事医疗器械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活动。市场战略顾问是数字PCR发明人Bert Vogelstein的学生,顾问团队实力雄厚。
核心技术:“振动注射微液滴生成”思想来源于“蜻蜓点水”,基于团队累积多年的仿真技术与研究成果,并成功转化到液滴式数字PCR的设计与应用中。传统微液滴生成必须以微流控芯片或微孔微腔体为途径,单次检测耗材成本近百元,通过“振动注射技术”,该项成本可以忽略不计,同时不再需要恒压泵作为驱动装置,方便了数字PCR产品的一体化及全自动化。
技术创新点1:全新的液滴生成方法,彻底解决耗材成本问题。
现有数字PCR平台基于两大技术流派——微流控芯片技术,微孔微腔体技术。这两种技术都无法回避使用精细加工的专用耗材。而我们开发的基于振动注射技术的微液滴生成方法,彻底回避了微加工耗材的使用,从源头上解决了数字PCR耗材成本高昂的问题。
技术创新点2:超快速高精度温控技术。
自主设计半导体制冷器(TEC)工艺及控制技术,使升降温达10℃/s,控制精度±0.1℃,减少PCR扩增升降温时间,提高温度控制精度。
技术创新点3:全新的液滴观测方式,减少结果分析时间。
我们自主研发的油相组合物,在微液滴生成后自由下落到容器底部,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,在底部形成六边形排列的微液滴阵列,并原位PCR及观测。无需对微液滴阵列进行任何操作,实现每一个液滴的实时曲线追踪,结果分析只需图像采集和算法分析(约3s/样本/通道),同时独特的荧光光路设计,支持6通道检测,远高于市场上2-3通道的平均水平。
技术创新点4:实时数字PCR,检测结果可追溯。
微液滴阵列在PCR温控循环中,能够维持液滴的原始排布,可对过程中微液滴进行追踪,获取实时荧光信号并绘制荧光曲线。更进一步,计算每一个微液滴的Ct值或溶解曲线分析,实现定量PCR具有的所有功能。根据Ct值来进行阳性阴性的划分,直接可以剔除假阳性液滴,在根本上实现了数字PCR结果的可追溯性。
目前我们已针对本项目布局了17件发明专利申请、8件实用新型和3件PCT国际申请,一方面围绕核心技术构建了较严密的专利网,以充分保护我们的核心技术,另一方面为了在该领域占据先发优势,进行了前瞻性专利布局。
本项目的专利培育过程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步骤:
1.首先,对本技术或产品充分了解,包括该技术研发背景、研发过程、所碰到的问题以及各种可能影响的要素,完全分解产品或技术方案;
2.其次,在了解技术或产品基础上,对本技术或产品的相关产业做充分调研,我们做了完整的产业调查报告,了解到全球产业链情况、技术发展情况、竞争对手以及专利壁垒情况等;
3.再次,将自主研发技术与产业格局关联,列举布局预估矩阵图,并由技术人员、产业专家、专利代理人等多个角色人员多次展开讨论、论证、脑风暴之后,做出布局矩阵图;
4.同时,对全球范围内做了FTO报告,风险预警以及应对方式一应俱全,进而全面掌握了相关专利概况;
5.最后,在上述多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后完成了第一次布局,半年后在新的改进技术以及新的产业情况基础上补充布局了一次,之后在优先权期限内做了全球专利基础布局,保证了专利与技术、产业的紧密关联性和未来保护强度和维度。
知识产权服务机构(合作单位)敏锐察觉到本项目的巨大技术优势及市场前景,以服务入股的方式协助本团队完成上述全面、立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,为本团队的顺利融资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。本项目在专利培育工作后估值由2000万跳跃至6000万,目前本团队天使轮和A轮共融资4900万。由此可见,高价值专利不仅为本项目技术市场化提供护城河作用,而且在资本市场起到了背书和放大作用。